华体会官网网址:2011年广东老人祖宅翻出一张借条要国家赔付3万亿结局如何

发布时间:2023-09-30 14:54:03   来源:华体会官网网址

优质钢板 金属质感 承重量大 美观裸架

  2011年底的一天,一位7旬老人拿着一张泛黄褶皱的欠条找到广东江门的民政局,言明自己在祖宅找到了一张欠条,上书“今借鸿文三姐白米38石70斤,大洋5000元,金条8支,每支一两,待胜利后由当地县政府偿还。”落款时间是1944年,且上面还有一句,“按每年一倍偿还”。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,这已经是老人找出的第二张欠条,一个月之前,这位老人刚刚凭借一张”抗战时期“的借条,从江门市政府获得了2万元的白醋行款。这次欠条更是高达三万亿之多。那么,这位老人究竟是何许人也?这样的天价欠条,当地民政局又是怎么样处理的呢?老人拿到3万亿的还款了吗?欠条中的鸿文三姐又是谁?

  鸿文三姐其人,正是梁鸿文的第三任妻子,当年正是她大手一挥,把白米大洋等物质借给游击队,来支持抗战事业。梁诗伟的父亲梁鸿文,年少贫穷潦倒,只能靠行乞勉强饱腹度日。这位广东江门的普通百姓,年少时期都在穷苦中挣扎,看不到活下去的希望。可怜的小乞丐整日在大街上乞讨,没有亲朋也无人在意,轻易便被人贩子绑架,拐卖到了美国做劳工。只有十几岁的梁鸿文,就这样来到全然陌生的大洋彼岸,语言不通,陌生的环境,他不甘心自己一辈子都被人贩子把持。胆大的梁鸿文暗地里学习英语,只求掌握日常简单词汇,每日劳作的时候努力把周围环境都默默记在心中。平日里他装出一副老实听话胆小的模样,一段时间成功让人贩子放松警惕,他也趁着劳工反抗混乱之时成功逃出,重获自由。没有护照的梁鸿文在美国成了黑户,他从最底层的活计干起,从一开始的勉强饱腹,到后来能积攒下一小笔积蓄。此后他开始从商,在当地发展人脉,十多年后竟也拥有大笔身家。看着年岁的消逝,梁鸿文对故乡的思念每日剧增,他希望自己死后能够落叶归根,重回故里。于是梁鸿文放弃在美国的事业,带着全部家产回到故乡,广东省江门市棠下镇大井头村。他轻易就买下众多土地房产,修建房屋,还娶了几房姨太太,生活过得十分美好。鸿文三姐是他的第三任妻子,梁鸿文前两任妻子都早逝,家中大小事务便交给了三太太。而梁诗伟的生母则是梁鸿文的六姨太,他出生的时候梁鸿文早已经是八十岁高龄,没多久就撒手人寰,掌家权彻底被三太太牢牢把控。

  当时一夫多妻制度任旧存在,梁诗伟一生下便只能由三太太抚养,三太太没有亲生孩子,把梁诗伟视若己出,吃穿用度无不悉心照料。梁诗伟懂事起就开始接受老师教导,三太太看重他的学问,深知读书的好处,梁家中人都敬重读书人。尽管当家男主人走了,梁家在三太太的管理下,依旧井井有条,没再次出现乱局。三太太掌家,讲究公平二字,最不喜欢腌臜隐私事。上行下效,梁家下人也都克己守礼,鲜少在外仗势欺人,甚至遇上不平之事还会给予微薄的帮助。彼时正逢乱世,百姓生活艰难,战事四起,三太太古道热肠,她经常接济周围的贫穷百姓。若是有欺男霸女的恶霸行为被三太太得知,她也一定会仗义执言伸手相救。梁家在当地素有名声,直到现在都有老年人记得当年梁家做下的善事。当地百姓都十分敬重三太太,尊称其三姐,若是遇上麻烦,都会来找三姐帮忙解决。在三姐的努力下,棠下村的村民虽然生活艰难,却不会遭到剥削,也不会有人鱼肉乡里。抗战岁月,无数有志之士都挺身而出,加入抗战事业中,三姐对这些抗战队伍都无比敬佩,时常出手相助。她需要顾及整个梁家,无奈自己无法投身其中,只好多多给予物资帮助,家中若是有小辈出于个人意愿想要加入,她也从不阻拦。梁诗伟的一个侄女梁月娇也参加到当地的游击队中,三姐对这些小辈从来不会过多拘束。梁家人都敏锐察觉到时局的动荡,三姐慷慨解囊的行为备受全家一致好评。覆巢之下无完卵,虽说他们没办法在正面战场去拼杀,但提供物资这些小事自然义不容辞。在某个夜晚,多日在外闯荡的梁月娇突然回到家中,还带着几位年轻人,他们都是游击队的成员,看着年纪都不算大,却面黄肌瘦,但依旧精神抖擞,没有弯下挺直的脊梁。三姐看到这些年轻人凄惨的模样,当即吩咐厨房做上一桌子好菜,犒劳这些游击队队员。

  饥饿的肠胃终于被填满,看着餍足的这些人,三姐还让手下打包装上六十斤大米,无偿送给他们,带回去让游击队的成员都能吃上一顿饱饭。梁月娇和战友们能够饱餐一顿,本就有些羞愧,如今看着赠送的大米,更是连连拒绝。队伍里都有明确规定,不能白拿群众一针一线,他们立身持正,自然要遵守规定,不愿意平白得到好处。三姐见状,便说这就当做是借的,写下欠条就行。游击队正是青黄不接的艰难时刻,三姐支援的大米又能够让战友多上些口粮,于是梁月娇和战友们商讨后,决心收下三姐借出的大米。他们来的时候都无比匆忙,更别提带上纸币,梁月娇知道家中梁诗伟在跟随老师做学问,于是找他拿来写作业用的纸币立下字据。即便后来梁诗伟也已经老去,他依旧记得那个夜晚发生的一切,那些陌生的面庞已经在记忆里模糊,但游击队推着小车来家中装粮食的场景他始终没忘记。这便是第一张欠条的来历,上书“今借梁鸿文白米六十斤,胜利后由当地政府按每年一倍偿还。”第二张欠条里的李元培此人,也是游击队的领袖,当时有多个游击队都是民众自发组建,靠着零散的游击作战和敌人抗衡,李元培带领的队伍正是其中之一。当时敌人封锁了主要道路,势必要让游击队弹尽粮绝,三姐听闻游击队的遭遇后,打开梁家仓库,搬运白米等物资支援游击队伍。李元培手下有百来人,三姐先后提供了大批粮食援助,包括大洋黄金等硬通货,李元培不愿意白拿三姐的东西,也写下了欠条,上书胜利后由当地政府偿还。

  三姐从来就没想过要拿回她无偿借出的东西,收到的欠条都被悉心保存在盒子内,盒子也被放在隐蔽地方藏好。直到三姐去世,她都没有告知后人欠条的存在,没想到却被梁诗伟在祖宅找了出来。这两张欠条都是老人梁诗伟在自家祖宅中无意间发现的。说来凑巧,梁诗伟的一个朋友是民间文史爱好者,谈到当年惨烈的抗战,梁诗伟激动地回应,自己祖上也曾经投身抗战中。为了寻找证据,二人一起来到梁家祖屋寻找祖辈遗留,验证自己所言非虚。没想到年久失修的祖屋角落里,竟然有一个保存完好的盒子,盒子里是多年未见天日泛黄的欠条。2009年12月,一张欠条被梁诗伟和朋友翻找出来,这正是借出白米60斤的那张。好奇的梁诗伟看着欠条上的字迹,确实是三姐写下无疑,他于是带着欠条来到当地政府,想知道当年的借款自己还能不能取出来。其实白米60斤放在现代不过是一笔小数字,但欠条上还有一句,按每年一倍偿还,如此算下来,这张欠条要偿还的白米可不是简单的60斤。梁诗伟是当地的低保户,老实本分,一直靠着低保过日子。朋友劝说他如今你过得这么困难,不如去试着去找找政府,看能不能兑换这张欠条,梁诗伟这才心动找上政府。官方人员看到这张欠条,第一时间也有些迷惑,这张革命时期遗留的产物,其真伪性怎么样分辨呢?官方人员第一时间谨慎对待这张欠条,希望能找到证据说明欠条确实确有其事。民国33年借出的60斤白米,每年一倍地增长到今天,得偿还3900斤白米。为了确定欠条的真伪,官方告知梁诗伟先回去等消息,等核实后会给他回答。

  直到一年后,欠条的来源才终于被证明,政府和梁诗伟协商,一次性还上几千斤大米对老人而言也是个不小的负担,于是官方以奖励的名义给予梁诗伟2万块奖金,同时把欠条收回。平白得到2万块的梁诗伟十分开心,他决心回家用这笔钱把祖屋修缮一番,缅怀当年的时光。没想到装修队在修补屋顶的时候,又发现了一个盒子,里面竟然还有一张欠条。这张欠条里借的可不止60斤白米,更有大洋黄金这些贵重物品,白米也有足足38石之多。这要是按照每年一倍偿还来计算,无疑是个天价数字,面对拿着第二张欠条找来的梁诗伟,官方一时有些犯难。官方人员第一时间走访当地,核实欠条真伪,李元培这位游击队长由于时间久远,早已不知去向,当年辞别后也没有留下联系方式。调查一筹莫展之际,官方发现当年借钱一事的经历者竟然还健在。她就是当时游击队指导员廖健的妻子简慧仙,她当年也是游击队的成员之一,帮助丈夫处理游击队大小事务,欠条的事情她也知晓。简慧仙谈到三姐更是眼含热泪,直言若不是三姐的帮助,游击队难以支撑,无力保障后勤。1944年桂柳会战打响,日军进攻贵阳遭到国军的抵抗,于是转头进攻广东,最终国土沦陷,此战失败。广东当地组建不少游击队伍,大多损失惨重,新鹤县游击队几乎全员牺牲,这支队伍就是写下欠条的游击队,李元培是队伍的大队长。当初为了组建队伍,保障后勤,李元培找上三姐筹粮。三姐二话不说,不仅给予大批粮食,还借出大洋金条,保障游击队无后顾之忧。简慧仙表示,当年三姐是当地首富,如此巨额粮食只能向她求助,三姐古道热肠,每次都慷慨给予帮助。欠条上的38石白米,并不是一次性借出的,而是分批次搬运。

  如此欠条的真实性被证明,但梁诗伟希望的补偿官方却无法给出,3万亿这笔巨额欠款,政府肯定是拿不出的。就算仅仅偿还欠条上的内容,黄金大洋放到如今也价值不菲,政府难以拿出如此大笔资金。梁诗伟在2011年2月份就发现第二张欠条告知了政府,此后却始终没收到回应。5月份再次报告后,依旧没有收到回复,直到他亲自带着欠条来到民政局,才有政府人员接待他。原来政府表示不受理此事,更拒绝欠条上的补偿内容。欠条内的大洋黄金总价值在当时就高达五百万,有关第二张欠条的补偿事宜也一直还在协商中。但此前收回第一张欠条之时,官方已经和梁诗伟有过关于欠条的详细商议,征求老人同意后才收回了欠条。原来2万元的奖励金也用于表彰三姐当年的支援行为,若是此后有生活上的困难,都可以来找政府解决,但不能以借条作为理由提出其他要求。梁诗伟也明白拿回3万亿是件不可能的事情,三姐的外孙得知欠条一事后也表示,只要为家人正名即可,希望三姐当初为抗战做出的贡献能被肯定。梁诗伟也表示,自己只需要适当补偿就好,更希望为三姐正名,肯定其功绩。原来三姐在动荡年代去世,家人一直想恢复其名声。其实当初革命时期欠下的欠条,绝大多数早在建国初期都已经统一进行偿还,能够拖延到如今的欠条简直凤毛麟角。当年抗战艰难,游击队组建大多靠着一腔热血,但长久的运行却需要各种物资,不管是粮食还是药品都迫切地需要。游击队成员大多都是普通农民,拿不出钱款筹集粮食,只能厚颜请求当地富庶的帮助。三姐作为当地首富,乐善好施的美名人皆听闻,梁家小辈多为爱国青年,也加入抗战中。李元培这才找上三姐,请求帮助,若不是过得实在艰难,游击队也不愿意借百姓的东西。

  像这样无私借出物资的富商在当时还有很多,他们的欠条在建国初期也都被偿还。不少人也不愿意国家偿还,于是把欠条束之高阁,对家中小辈也不告知,让欠条成为尘封的秘密,未曾想阴差阳错下依旧被发现。梁诗伟发现欠条的事例不是唯一,但他这张欠条上的欠款数额实在庞大,才引发民众关注。民间对于是否偿还欠款一事议论纷纷,大家都很好奇后续政府要怎么样处理。从法律层面来看,政府理应偿还这笔欠款,但全额偿还也确实不太现实,毕竟每年一倍的利息过于夸张,也不具备法律效应。欠条一事也引发众多讨论,有人提议,不如只偿还本金,在本金基础上偿还4-5年利息即可。或者将欠条内容原物奉还即可,这些说法官方都没有采纳,具体措施仍旧没有给出。抗战时期,有许多像三姐这样默默奉献的无私之人,他们做的事情或许一辈子也难以重见天日。得益于这些无名英雄的帮助,才解决了战士们的后顾之忧。如此无畏的精神,令人敬佩。

上一篇:竞彩竞赛推延、腰斩奖金核算规矩   
下一篇:拆旧桥架“心桥”

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1865号

华体会官网沃尔夫斯堡赞助商